2022年4虎新家址公开揭秘他们的搬迁原因与生活变化
0 2024-12-21
江姐托孤信曝光 受尽酷刑折磨令人泪目 江姐托孤信系关押在渣滓洞监狱时所写
据重庆市三峡博物馆首度展出一封尘封多年的江姐托孤遗书,并揭开了遗书背后所隐藏的故事。广大网友在看完后感慨万千,对于先辈们做出的牺牲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解。
三峡博物馆工作人员说,江姐是用筷子磨成竹签做笔,用棉花灰制成墨水,写下这封遗书,“信里满载着江姐作为一名母亲,对儿子浓浓的思念之情。”
1949年,在渣滓洞监狱内,解放军胜利的消息不断传来。江姐等烈士隐约感到敌人会在失败前进行疯狂的大。得知丈夫已经遇难的江姐,此时心中最为担心的就是尚未长大的儿子。
1949年8月26日,拖着受刑后还没有完全康复的右手,江姐在狱友们的帮助下,将吃饭时偷偷藏起的筷子磨成竹签,蘸着由烂棉絮灰与水调和在一起制成的墨水,在如厕用的毛边纸上,艰难地写下了这封“托孤”的书信。
据三峡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1947年7月,江姐被捕入狱,江姐等人把渣滓洞少尉看守黄茂才发展为地下联络员,负责狱内外书信传递。1949年10月江姐请他带着已于8月26日写好的书信,秘密送到重庆市中山公园里的育才小学,交给表弟谭竹安。没想到,这封信竟成了江姐的绝笔信。
1962年,三峡博物馆的前身———重庆市博物馆举办烈属座谈会。会上提出有关搜集整理烈士遗物的意见,这时,江姐的表弟谭竹安说,他手上就有一封江竹筠牺牲前给他写的亲笔信。会后,谭竹安将江姐这封托孤遗书,捐赠给了重庆市博物馆。据悉,这封江姐遗书将作为三峡博物馆今年11月的特展展品,对外展出到12月14日。
据了解,江姐的儿子彭云长大后,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已在美国定居。
江姐托孤遗书(部分)
竹安弟:
友人告知我你的近况,我感到非常难受。……我想你决不会抱怨孩子的爸爸和我吧?苦难的日子快完了,除了希望这日子快点到来而外,我什么都不能兑现。安弟!的确太辛苦你了。
我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假若不幸的话,云儿(指江竹筠、彭咏梧两烈士的孩子彭云)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网友评论
江姐的托孤信一遭曝光,就被顶上了热搜。广大网友在看完后感慨万千,对于先辈们做出的牺牲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解。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江姐的生平。
江姐名为江竹筠,于1920年出生在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她8岁时,母亲因受不了父亲的游手好闲和不务正业,带着她和弟弟投奔重庆的兄弟。在重庆,10岁的江竹筠进了织袜厂当童工。因为她人还没机器高,所以老板还专门给她找了个凳子。1939年,江竹筠凭着自身努力考入了重庆的中国公学,期间秘密加入了。
1943年,时任重庆市委的王璞为了保护彭咏梧的安全,决定在重庆给彭咏梧安个家,以掩护他的身份。市委的工作人员在重庆女同志中挑来挑去,最终选定了由江竹筠来扮演彭咏梧的妻子。在两年的朝夕相处间,江竹筠与彭咏梧彼此相爱。后经组织批准,二人于1945年正式结成伴侣。
与彭咏梧结婚后,江竹筠就留在重庆协助他处理相关事务,负责党内党外的日常联络工作。同志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江姐”。1946年4月,江竹筠难产,被班上女同学送到了医院。当时彭咏梧不在身边,她大胆地做出了剖腹产和绝育两个手术同时进行的决定。当儿子彭云出生时,彭咏梧赶到成都医院去探望她们,同时被妻子果断和牺牲的精神而感动。
1948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工作中牺牲。江姐强忍悲痛,接过了彭咏梧工作,并说:“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被军统特务抓进了重庆的渣滓洞监狱。在监狱中,军统特务对江姐用尽酷刑,但江姐却没有吐露一个字。
1949年8月,监狱中传来了解放军胜利的消息。江姐隐约感觉到敌人在失败前会进行疯狂的大,所以便在8月26日当天,写好了这封托孤信。当时江姐拖着受刑后还没完全复原的右手,在狱友的帮助下,将吃饭时偷偷藏下的筷子磨成竹签。然后蘸着由烂棉絮灰和水调成的特制“墨水”,在如厕用的毛边纸上写下了这封遗书(部分):
信写好后,江姐将它交给了早已发展成地下联络员的渣滓洞少尉看守黄茂才,黄茂才于1949年10月将托孤信送到重庆中山公园里的育才小学,交到了江姐表弟谭竹安手上。1962年,重庆博物馆主持召开烈属座谈会,会上提出收集整理烈士遗物的意见。谭竹安正好说他手上有一封江姐的托孤信,这才被重庆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