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电影-探索影院深处十大顶级恐怖片
0 2025-03-17
天天用猪油炒菜好不好(植物油比动物油好的理由)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细究起来种类繁多因素多样甚至可以说得上波澜壮阔风起云涌,而至于大家一直认为的习惯变化其实是最微不足道的原因。
在改革开放以前,植物油的使用受限于两个根本原因。
其一是粮食产量,
在1984年以前,因为化肥农药等现代农业技术得不到广泛应用,我国粮食产量相比于国家消耗远远不足,以至于在1961年成为粮食纯进口国。
截止到1978年,我国3亿吨的产量增长相比于10亿级别的人口增长,根本没有资格去考虑副食品加工行业这种奢侈的梦想。何况,彼时的我国粮食制度还是统购统销,更不可能有多余的地面去种植油料作物。
其二是技术,
植物油的提取方法分为压榨法与浸出法。浸出法成本低,易推广,是常用的炼油技术,但是这种发源于德国的工业技术在西方国家对我们的封锁中迟迟得不到不到突破,1957年才出现第一座大型浸出油试验厂——蛟河植物油厂,浸出油技术后来被我国列入了六五期间全国 40 项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计划。
这两个根本原因又导致了两个具体表现:
其一:质量低。
到八十年代,我国能购买到的植物油色泽浑杂质多油烟大味道也一言难尽,有些甚至还有浸出化学溶剂的残余,根本得不到人民的认可。
其二:成本高。
就是这种质量差劲的植物油在之前的时代还得用粮票换,在90年代初,食用油一斤的价格可以达到四元,那时候国民平均收入才一百块。
而与植物油相比,猪油的制作就简单多了。
一个人,一油板,一个铁锅熬一天,只要有杀猪,只要有肥肉,只要有猪板油,人民在自己家里用饭锅就可以轻松制备,且质量上乘口味上佳保存长久物美价廉,在这种选择下,自然而然的,猪油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不二之选。
90年代,事情发生了变化。
1992 年 10 月,全国各地先后放开粮油产品销售价格,实行购销同价,让粮食产销与市场接轨。
1994年,《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发32号),要求“粮食经营实行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经营两条线运行机制,业务、机构、人员彻底分开。”
1995年6月20日,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第5号,首次发布《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油脂加工”列入“限制类(乙)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一系列的改革改变了我国不进口食用油的历史,大量外国资产企业开始涌入,其中就包括什么银蛇鱼之类的外国品牌,加大的科研投入也让技术得到了革新。
同时,粮食产量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原料与技术的进步共同促进了食用油行业的腾飞,开始了大规模集中化的生产与销售。
大规模集中化带来的显著成果就是成本下降,价格降低,同时质量也开始变好,出现了二级油一级油特级油的划分,循环播出的电视广告也让植物油概念走进了千家万户。
到了新时代,对于大部分洗个碗就相当于举国大工程的年轻人而言,铁锅炼猪油简直可以说是一场劫难,而此时的植物油,只需要在超市的货架上拿下来就足够了。
所谓生活习惯的小改变,都不过是社会时代的大变迁。
参考资料——《食用油帝国》-余盛
现代人都为了健康,吃植物油,、少吃动物油了,动物油会引超三高,这是普遍人的思想,现在人吃的确实好了,不像以前很少吃肉,